#人文游
#登山
1992年和2011年,曾两次和同事游览千山。前一次因有老同志同行,止步于一处立陡立崖的台阶前。那时候,陡峭的路段都还没有金属护栏,只有贴在峭壁上的铁链。后一次则是沿一串儿潭水走到五佛顶下面,并试图徒步爬上五佛顶,结果包括我在内的好几个人半途而废。这次再游千山,是个临时决定,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览日会不会是晴天。连续好几天关注鞍山的天气预报,预计的日子都是晴天或多云。
周五上午在沈阳开完会,下午即乘快客前往鞍山,并就近住进了客运站附近的7天假日酒店。晚饭后,特意按照手机地图“踏查”了一番去往千山的公交车站点,确认地图和实际情况没有出入。周六早上刚过5点半,我就从酒店出来,在旁边的小铺里喝了一碗豆腐脑、吃了两个圆形的大果子,然后直奔鞍山火车站北侧的千山旅游专线8路公交站。8路车到千山大约需要1小时,全程车费只要3元钱。
到千山景区大门时还不到7点,这时发现自己通过旅游网站订购的门票要等到8点才能兑换。为了不浪费宝贵的时间,尽管需要多花8元钱,我还是果断地退掉了网购的门票,在售票窗口重新买票。售票窗口和网络换票窗口服务时间不统一,让网络购票者不能早点进山,令人费解。
千山景区正门面东背西,为一座四柱三门牌坊式门楼,明间门楣上悬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千山”匾额。四根门柱上镌有两副对联,内联为启功先生撰写的“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外联为“云护钟灵气;松留太古奇”。启功先生把千山誉为“辽东第一山”,我觉得太过谦虚;说千山是“东北第一山”其实也不为过。
景区大门前的广场东端,左右对称立有两根高达12米的花岗岩浮雕石柱,名曰:千华宝杵。每根宝杵由5块花岗岩叠加而成,上面雕有浓缩的千山著名景观。
宝杵底座呈8边形,8个坡面上分别镌有当代书法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千山的诗文。
宝杵的设计者为知名雕塑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贺中令。贺中令为著名民间艺人“泥人贺”贺钧的儿子,曾参与沈阳中山广场毛主席雕像、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雕塑的创作,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的“九一八残历纪念碑”更是他的得意之作。
千山风景区总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包括千山景区和玉佛山景区两大部分,而千山自然风光的精华主要在千山景区的五佛顶和天上天。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游览时间,那么集中精力游览五佛顶和天上天则是最好的选择。
为节省体力,我的计划是乘坐天上天索道先到天上天,游览附近景点后沿山脊到达五佛顶,从五佛顶返回的路上再依次观赏主游道旁的诸多潭水。
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景区里到处都是如雪的梨花。
千山风景区新近得到的5A级景区荣誉还没来得及竖碑立传。
财神庙是进入景区后的第一处景观,游客至此,绝大多数都会进去沾沾财气,讨个吉利。
这座财神庙依山而建,共有三进殿堂:第一进为忠义财神殿,殿中供奉的自然是关老爷;第二进财神殿为主殿,其中奉祀有文财神比干、商财神范蠡、和武财神赵公明。
第三进元辰殿里的神仙最为庞杂,不仅有斗姥元君和福禄寿三星,更有彭祖和麻姑。问题在于:元辰殿里的这些神仙与“财”好像都不相干。这座财神庙可谓是各路神仙荟萃,堪称仙界的“超级市场”。
元辰殿两侧是两条弧形长廊,廊内墙壁上镶有12块展现千山历代传奇故事的石雕。
从地图上看,天上天索道就在财神庙附近,可在财神庙里外转了一圈,并没有发现索道站在哪里。走出财神庙继续西行,过了鎏金庵,还是没看到索道的影子。问一位像是当地人的游客,答曰:应该再往前走。
这一走,就走到了第一处潭水——明潭。估计今年春季千山雨水应该不是很多,因此,明潭里的水很浅,也不够澄净,“明”度有些欠缺。
王前老师的书法本来不错,但刻石的水平实在不高,落款更是糟糕至极。
与明潭隔主游道相望的是去往无量观的岔路,一些工人正在重新铺设登山的石阶路。再次翻看地图,觉得天上天索道应该是走过了。原路返回,二次进入财神庙向一位佩戴着“防火安全员”胸牌的工作人员询问,才知道天上天索道站其实就在财神庙的里面。把索道站设计到寺庙里,并且没有明显的标志,实在是匪夷所思。在财神庙的元辰殿旁找到了索道站的入口,却被告知:索道维修,暂停运行。还未看到正八经的景色,已经来来回回走了不少冤枉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让我懊恼不已。
从财神庙出来,正好赶上有电瓶观光车经过,赶紧过去打听,知道五佛顶的索道应该正常运行,遂决定改坐五佛顶索道上山。坐到电瓶观光车上才发现,车上只有我一个游客,其余都是景区工作人员,包括五佛顶索道站的售票员和几个佩戴着“防火安全员”胸牌的工作人员。
五佛顶索道站下面的一块巨石上,刻有一首清代官吏陈桂生的七律《登五佛顶》:振衣直上万层巅,夕照晴晖霞满天。东望群山来眼底,西瞻大海到胸前。花开绝顶芳孤赏,松出重峦人亦仙。数罢佛尊欲远眺,缤纷足下起云烟。
陈桂生在嘉庆初以优贡生入仕,曾官至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当天,我大概是坐五佛顶索道上山的第一个游客,3个连续的轿厢除由我独享第一个外,其余两个乘坐的都是上山干活的工人。
五佛顶是千山的第二高峰,虽然海拔只有554.2米,净高不足500米,但因陡峭、险峻,徒步攀登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让许多游览者到此望而却步。2011年5月,我和好几个同事在攀登五佛顶的过程中,没能战胜自己,中途折返,铩羽而归。
由于索道的倾角比较大,因此运行速度不是很快,一些地段甚至觉得索道几乎停了下来。低速运行的索道,加之整个轿厢里只有我一个人,让我可以肆无忌惮地欣赏、拍摄四周的美景,忽而左,忽而右,而不用担心影响到别人。
4月底的千山,沟谷、峰峦已是一片新绿。这新绿在澄净的蓝天映衬下,色彩更浓郁,色调更明快。索道运行方向的右侧,是天外天等著名景点,远远望去,逆光中的草木如翠如碧,娇嫩欲滴。
从索道落客的地方到五佛顶,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拾阶而上。这应该是景区设计者有意给游客留下的登山体验,否则,不闪腰不岔气就轻易登临五佛顶,登山的乐趣何在?走在我前面的是一个从山脚下一路爬上来的三口之家,男孩子有七八岁的样子。尽管孩子一直在叫苦,但夫妻俩始终是鼓励的语言,坚定中透露出的是另一种慈爱。
无意间看到石阶路金属护栏上挂着一块说明牌,牌子上说,这些金属护栏是用鞍山解放后“鞍钢”炼出的第一炉钢制造的,已经具有文物价值。
其实这块牌子完全可以写得更详细一些,说明这些钢材的前世今生。因为在刚解放时,钢材奇缺,“鞍钢”炼出的第一炉钢不可能首先用在千山景区的护栏上,一定是先用在了什么重要的地方,然后才“废物利用”,成为了千山景区的护栏,并以这种方式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钢材保留下来。
路旁石壁上可见一处刻石,内容是清代“关东第一才子”王尔烈的三子王志翰在乾隆四十二年(1771年)随父游历千山时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奇峰峭立欲摩天,危径崎岖望渺然。僧榻小眠身似蝶,飘飘飞上最高天。这次游历,共有王尔烈父子等12人参加,所赋诗词60余首,后来结为《瑶峰集》。
接近五佛顶峰顶的地方,有一处道观,叫普安观。
史载,普安观的前身为明代僧人普安创立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的西名庵。普安圆寂后,庙宇渐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道士钱来吉至此,在西名庵废墟上建成道观。出于对西名庵肇始者普安的尊重和纪念,钱来吉将道观命名为普安观。普安观道士和僧尼的惺惺相惜,其实是千山释、道两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历史上,千山一直是东北地区佛教和道教的圣地,鼎盛时期有五大禅林、九宫八观、十二茅庵等40余座寺、观,现存的超过20座。
受所处地势的限制,普安观为左右布局,东殿为老爷殿,内中供奉关公、岳飞和药王孙思邈等先贤。
西殿为老君楼,是千山少有的二层硬山顶建筑,内中供奉太上老君、吕洞宾、丘处机等神仙。二殿之后有一天然石洞,洞中奉祀玉皇大帝,故称玉皇洞。
在普安观并不宽敞的院子里,摆放了许多盛水的塑料桶,旁边有提示:消防专用。从随处可见的防火安全员,到寺庙里准备的消防用水,千山景区管理部门强烈的防火意识让我在心里由衷地为他们大大地点了一个赞。但接下来看到的情况告诉我,这其实是事出有因。
从普安寺西侧继续向上攀登,道路愈发陡峭,如果没有两侧的护栏,还真让人心惊肉跳。
抬头看,前方石壁上“五佛顶”三个大字清晰可辨,胜利在望,应该是快登顶了。
登上五佛顶的第一感觉是乱,五尊佛像愣头愣脑地摆在高低不平的峰顶上,不像是永久的,倒像是临时放置的。
与佛像周围密布的消防用塑料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僧人模样的人全然不顾峰顶强劲的大风,依然在热心地向游客推销他的香烛。五尊佛像前的香炉里香火旺盛,基本无视风干物燥的环境,令人心惊胆战。千山景区内到处都是禁带火种进山的标志,难道香火不是火种吗?难道佛爷还能保佑给自己烧的香就一定不发生火灾吗?早年,五佛顶因峰顶多砂少土、不生草木而得名佛头山。明万历年间,佛教在千山大行其道,佛头山被佛像占据,始有五佛顶之名。至于五佛顶的得名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以及最初的五尊佛像来自少林寺的说法,没有史实依据,当属后人附会。
从五佛顶下来的时候,在石阶路上发现两只正在嬉戏的花栗鼠。一只看到我举起相机,迅速逃走了;另一只则非常淡定,任凭我左拍右照,就是不走,估计是想讨点吃的。我身上只带有沙琪玛和山楂片,都属高糖食物,怕祸害了花栗鼠的牙齿,没敢分享。
接下来的游路基本上都在一条连接五佛顶到天外天的山脊上,大致的前进方向是向东。
首先看到的景点叫小黄山。
观赏周边小黄山美景的时候,差一点被脚下的一条消防水龙带绊倒。把消防水龙带扯到山上做什么?难道用消防水龙带给山上的树木浇水吗?
阵阵山风吹来,除带来了丝丝凉意,还带来了一股股焦糊味。起初还当是五佛顶上飘下来的香烛味道,但很快发现,味道来自游道两边。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路边山坡上焦黑的树木让我大吃一惊:这里显然刚刚发生过相当大的火灾,因为隐约能感觉到周围的土地还有热量散出。
向路边一位当地游客打听,被告知:15号,也就是整整一周前,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大火,过火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大量树木被烧毁,包括一些树龄在百年以上的珍贵树木。
这简直就是陈桂生《登五佛顶》诗最后两句“数罢佛尊欲远眺,缤纷足下起云烟。”的讽刺性注解!至此,千山景区防火安全员、消防用塑料桶密布,消防水龙带也被扯到山上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原来是在“亡羊补牢”!
千山景区的这场大火刚好发生在千山景区入选5A级景区两个月后,其对千山景区的打击一定是刻骨铭心的,因为多年的努力很可能被这场大火化为乌有。但五佛顶上缭绕的香烟提醒我们,千山景区的火灾防范依然存在漏洞,火灾隐患远未消除。
千山以峰秀、谷幽、石峭、松奇闻名于世,峰、谷为大观,石、松则是小景。在五佛顶到天外天这段游路上,虽可远观诸多山峰和沟谷,但观赏的重点应该放在不时撞入眼帘、置身其中的石、松景观上。
金犬吠日、青蛇探宝、子卯石都是富于想象的石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观感。
青蛇探宝
子卯石
谷壑松风
彩云松是一株生长在怪石上并向半空探出的古松,树冠若云,故有彩云之名。彩云松与发生火灾的地方很近,但因其在山坡的另一侧,有山石遮挡,未能殃及。
佛手峰形似一只伸开的手掌,五指隐约可辨。但严格来说,其只是一块巨石,委以山峰之地位,实在是勉为其难。
清人缪润绂曾有诗描写佛手峰:兜罗棉认有无中,绕指云烟造化工。不必拈花原解脱,从来妙手只空空。缪润绂为沈阳人,光绪朝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户部主事;热心新式教育,且颇多建树。
凤爪松斜插在游路一侧,主干在树冠处突然呈90度弯折,确实像一只鸡爪。
玉霞关是一座天然形成的袖珍型关隘,两块巨石中间的狭窄通道勉强可容两人侧身相向而行。
关隘虽小,但在巨石、苍松的渲染下,倒也很有气势。
玉霞关——仙境
玉霞关还是个不错的观景平台,西可望五佛顶,东可眺天外天。
仰望玉霞关
金鸡卧巢也是处石景,一块红褐色巨石上有一个凹陷如鸡巢,巢内石块颇似鸡卵,只是金鸡不知何在。
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老松
过金鸡卧巢继续前行,猛然有巨石阻于路中。正琢磨寻路绕行,却发现阻路巨石为两石重叠而成,两石重叠处实有窄路贯通。
从石缝里转出回望,“绝路逢生”四字赫然于石壁之上。
一棵古松扑倒在悬崖边,没有名字,就叫它舍身松吧。
玉兔峰和佛手峰一样,也是几块巨石构成的一个高点,并不是完整意义的山峰。千山号称的999座山峰大多都是这种情况,名为峰,实为石。
远处那条灰色的山谷,就是遭受火灾的地方。
从更远的地方看玉霞关
卧龙松是一棵横亘在游路上的老松,游客经此需要从其下弯腰钻过。我的腰不太好,费了挺大劲才哈下腰,从树干下钻过来。
游路转折处立有一块石牌,上书“小瀛洲”字样。瀛洲为传说中的仙境,当为水景,乱石穿空的山脊处以瀛洲命名,不知何指;四下眺望,也找不到称之为小瀛洲的理由。
山坡上,茂密的林间盛开着成片的粉色花朵;环卫工人告诉我那是野杜鹃。
小石林的命名比较贴切,因为周边虽然没有如林的巨石,但至少石头们都是姿态各异的。
这块大石头是不是像头老绵羊?
兔吞石
双人石床是一铺叠起在游路中间一堆乱石之上石榻,并排仰卧两个成年人绰绰有余。本想等坐在石床上的两位游客离开后再拍,但转念一想,双人床上有双人岂不更好?
鳌鱼石
站在鳌鱼石上看握拳石非常形象,正从它旁边侧身走过的游客,仿佛是要被石拳击出游路。
养心台是一个圆丘状石台,兀立在游路一侧,虽不甚高,但因光秃无所攀附,登之需借助护栏且手脚并用。登临其上,巍巍乎,如处危楼,实为远离尘世、修心养性的好地方。
从养心台眺望远山
路边一块巨石宛若一头卧倒休息的大象,折叠起来的象鼻、象牙依稀可辨,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卧象石”。
起起伏伏的山路非常考验你的膝盖。
由卧象石继续前行是一个怪石嶙峋的地方,有石碑谓之曰:苍龙岭。
苍龙岭东不远,就是天上天景区的最高峰天外天。天外天海拔490.9米,比五佛顶略低,其标志物是一座建在峰顶的攒尖顶四角小亭。
游人不论是从东来还是从西来,走到这里都会比较疲劳,大多会选择在此短暂休息;这也是我从五佛顶一路走来,发现的唯一有售卖食物和饮料的地方。
在天外天附近一处休息的游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几名年轻的游客,无视近在眼前的禁止吸烟标识和山顶随时吹来的强风,无所顾忌地躲在石头后面大过烟瘾,引人侧目。
在天外天附近有两条路:一条东行,去往九重天、七重天;一条南去,主要景点有王尔烈书房和龙泉寺。我选择了东行,因为这条路上的景观更多一些。
鸳鸯石是两块紧紧依偎在一起的巨石,和石前的两棵情侣松共同构成了一处蕴含美好爱情寓意的景观,引得不同年龄段的男男女女纷纷拍照留念。
九重天和七重天都是以石为峰,登临其上并不是很困难,但狭窄的上下通道往往会让你等待很长时间才能上去或是下来。我准备往九重天上爬的时候,一男两女刚好往下走,我停住脚步站在一边开始等待。哪想到,三位变换着姿势不停地自拍、互拍,完全忽视了我这个等候“错车”的人的存在。等了有七八分钟,我失去了耐性,不上去也罢!
九重天
叠成七重天的巨石叫合心石,由几块巨石像榫卯一样咬合在一起,和鸳鸯石相类,只是体量更大。
从七重天折向东南,是一大片姿态各异的巨石。其中的一块形如抬头向天的青蛙,被命名为望天蛙。这块石头不仅形似,而且纹理也颇似青蛙皮肤的褶皱,令人称奇。
望天蛙
石松奇景无处不在
这里还是很好的观景平台,游路两侧的景色都非常之美。
该地段应该是处在风口上,站在护栏边拍照,脚下是光秃秃的花岗岩,大风吹来让你几乎无法站稳。
几个年轻人站在望天蛙观景台上,本来是自拍,却有指点江山的味道。
千山松石颇具黄山松石的意境
征服一座小山丘就是一个胜利。
探海松斜插在崖壁上,弯曲的枝干伸向深谷。从有两搂粗的树干来看,这棵古松的树龄肯定超过200年。一个男游客翻过护栏,旁若无人地走到树干上展示他的勇敢;殊不知,这是一种和缺心眼没什么区别的愚蠢行为。
望仙台是一块鹅卵形巨石,光溜溜的表面让多数游人没有胆量攀到上面去,只能倚着它拍照留念。
望仙台下面是一条刚刚可以容纳一个人通行的狭长石缝,我以为这就是一线天。
由于我是“逆行”,从石缝里不断涌上来的人流让我沿石缝下行的想法变得不可能,只好选择从旁边的一条几乎垂直的石阶路下行。好在“逆行”的人不多,大家互相都很体凉,战战兢兢走了有十分钟,才从这绝壁上下来。
仔细看石壁上的刻字,才知道那石缝叫一字天,并不是大名鼎鼎的一线天。
御览山其实是一处观景平台,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都曾登临此处观览周边美景,故而得名。
平台入口处有一象形石,叫鹦鹉石。
林木茂密让游人难以极目远眺
名副其实的“石松”
从御览山西望
继续下行,弯腰穿过一个同样以鹦鹉命名的低矮的石洞。
再走过一座坊额为“小黄山”的两柱石牌坊。
眼前呈现的就是千山最著名的景点天上天。
至此我才完全弄明白,从这个牌坊开始,一直到五佛顶,都是“小黄山”的范围。坊柱上的联语“怪石天穿可媲岱宗;奇石云锁不逊黄山”,将千山与泰山、黄山相比,很有豪气,但文字刻得里出外进,让人不敢恭维。
在石缝中生长的不只有苍松翠柏
向最后的山峰冲击!
确有黄山神韵的山景
不乏岱宗的雄奇
远望游路西侧的一处山体上隐约有摩崖石刻,用长焦镜头拉近,发现是“振衣冈”三个大字,题写时间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落款是“浙江人向程”。
传说中,唐太宗李世民屯兵千山时曾在此处观景,山风吹动衣甲瑟瑟有声,故有“振衣冈”之名。游览千山半日,这应该是所有看到的刻石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由于久未描色,尽管三个字都有斗大,远远的还是容易被忽略。
在这一段游路上,还可以看到远处将军峰上的“毛主席万岁”刻石。
史载,这处石壁上最初出现刻石是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面对中国在中日战争中的惨败,愤而题写了“攻凤攻海,功亏一篑”八个大字。依克唐阿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曾率部在凤城、海城一带与日军作战,但战绩乏善可陈,其在千山的豪迈题壁也屡遭后人诟病。日寇占领东北后,依克唐阿的题壁被凿掉,代之以“日满一心一德”。新中国成立后,日寇的题壁被铲除,“毛主席万岁”开始出现在石壁上。
天上天由海拔327.3米,七重天、九重天和天外天都是以其为基准而获得的名字。
天上天的主峰顶基本为裸露的花岗岩岩体,顽石交错,石貌峥嵘,险峻异常,如果不借助护栏、锁链、石阶,一般人很难登临其上。护栏和锁链的修建虽然方便了游人的攀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景观的自然美。
试图在天上天找到一块年代比较久远的景名刻石,遍寻未得,只看到一首原中宣部部长张平化的题壁诗:千山不足千,人造一株莲。此说谁为证,请询天上天。张平化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很可能在千山一带战斗过。
由于道路选择错误,径直下到了无量观,没能看到另一条游路上的一线天和木鱼石。
丹凤朝阳
无量观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是千山历史最早的道教宫观。
无量观中供奉尧、舜、禹的三官殿。
祖师塔位于无量观山门外,为六角七级密檐石塔,是无量观开山祖师刘太琳的墓塔。在看到此塔之前,我一直以为墓塔是佛家独有的。
葛公塔位于祖师塔南,亦为六角七级密檐石塔。葛公,名月潭,道号震庚道人,东北道教领袖,张作霖的幕僚兼好友,才华横溢,为人善良,曾出资在沈阳为穷人家的孩子创办学校;仙逝羽化后,由张学良等人出资,为其在千山无量观前修建了墓塔。
葛公塔前方左右各有一通石碑,左碑为刻有张学良等捐资建塔人名字的记事碑,右为镌有“永垂不巧”字样的颂德碑。
这两通碑在东北沦陷时期都惨遭厄运,被日寇推倒、砸断,记事碑上还被划上了大大的叉。
八仙塔
著名书法家沈延毅题写的“灵峰”
葛公塔南是聚仙台,台上有石质一桌六凳,相传曾经有仙人在此聚会,台体石壁上的“聚仙台”石刻为葛月潭亲题。
由聚仙台再向下,游路右侧现出一组五通石碑。从旁边的一通“重立五角碑记”碑上得知,这五通石碑统称“五角碑”,主要记载了无量观的建造历史和历代维修、增修情况,堪称无量观的“档案”。
6个多小时的徒步山路,让我腰酸背痛、双膝无力、精疲力尽,原定下山后游览诸潭的计划只好放弃。走出无量观,恰好有下山的电瓶车经过,赶紧招手、买票、上车,直奔大门。
千山应该是东北所有知名山峰中最具内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达到了一定的美誉度,景区服务水平也不差,值得一游。

本游记著作权归@蓬莱海市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